[ metamuse ]

2007年8月28日 星期二

改變對失敗的看法


Richard說:IT 人員習慣機器,心情不好時關機就好。但無奈,越資深面對的卻是越多人的問題。

嗯…



原文:《104獵才月刊6月號_NO.8》--改變對失敗的看法
文 / 邱文仁



在辦公室中,常常有挫敗的感覺,這是任何一個上班族都逃不掉的。 不過我覺得,失敗的本身並不會傷害到我們。反倒是害怕失敗的恐懼,才會造成傷害。一旦害怕再度失敗,因此以猶豫的態度處事,就連想要伸出援手的朋友也無法施予援助 。所以,上班族不要害怕失敗,必須打起精神付諸行動,才是成功的關鍵。

失敗隨著時間可以撫平創傷,重新提昇能量。能夠重新站起來的「武器」,就是「時間」。

有些人一旦遭遇失敗,情緒就會低落的彷彿得到絕症一般,奄奄一息。其實沒有人從不經歷失敗,而且任何人都有能力從失敗中站起來,更好的是,往往還能因為挫折的經驗,反而激發新的想法和創意,獲得更多的成功。

人,沒有永遠成功的。但是每一次的失敗,都是為未來作準備。想想看:你聽到的大多數成功的故事中,那些「做大事」的人,在到達巔峰之前,都經驗過幾次失敗。失敗的每一天,都是重新開始的機會,而每一個失敗都可以是,為你的成功做準備的學習經驗。失敗是一個事件,而成功是一種過程。承認發生了什麼事,並且給每一件事它應得的毀譽。如果事情成功了,就以它為根基;如果失敗了,就在其中學習教訓,並且再前進!

失敗了的企劃,讓我們重新檢討策略、甚至提案的方式,以準備下一次的成功演出。
失敗了的人際關係,讓我們重新檢討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是否過遠或過近;或者,自己的人際表達上,是否懦弱、搖擺或過於強勢。

何必動不動就生氣

隨著工作愈來愈多,競爭愈來愈激烈,而我又沒有足夠的資源來運用時,之前我常常會不知不覺生起悶氣來,並且偶爾也會有無助感襲來。

我是很想改變這個現象的,因為,何必為了無法改變的事生氣呢?

最近看了一本好書:吳珮琪醫師所著的「親密愛人,需要你疼惜」,上面有一席話實在不錯!

她說:「人之所以動不動就容易生氣,即是因為不懂得放鬆。 人之所以容易生病感冒、頭痛,那也是由於不懂得適度調節壓力所造成的。 人之所以會經常肩酸腰疼,甚至全身上下都不舒服,那是因為肌肉繃得太緊,神經系統向你提出抗議所發出來的警訊。 人的思路之所以會容易就變得固執無法變通,那更是因為不知道要放輕鬆。 人之所以會情緒管理失調,也就是因為不懂得放鬆。」

我好喜歡以上的話。
不懂得放鬆,實在是我們生活中許多問題困擾的根源,時時提醒自己放鬆身心是相當重要的!

放鬆應該不只是身體上的,更是心靈上;也就是說,生活可以是緊張而忙碌的,但心境卻是保持輕鬆與應付自如的。所以學會放輕鬆,不但情緒上會比較舒暢,身體也會變得更好。建議藉著一些簡單的方法,例如,抽空看看美的事物,例如出去鄉下走走,或逛逛美術館,或是聽聽自己喜歡的音樂等等。最後,一定要給自己適當的休息和睡眠,你會更加生氣蓬勃。



〈作者為104人力銀行行銷總監〉

更多內容......

李開復教IT人如何做最好的自己


我想,這篇文章對於任何IT人都有一定的啟發與深省作用吧!
初看本篇文章時,覺得滿有道理的,不過實踐起來可真是不容易!

成功團隊肇因於優秀的人員,關鍵在於,他們具備了某些最為根本的、最有價值的素質或品格。

令人意外的,在本書中特別論述到誠信,誠信並不陌生,只是似乎很久沒在這社會上見到了,而想想在自己的生活週遭,這樣的兩個字還存在嗎?再想想自己,誠信在自己身上嗎?誠信有很多解釋,多半是對人,對物對事呢?我想,踏實的完成一天的工作,就是對自己的誠信吧!很多時候,對工作的無奈、心情等等諸般因素,致於沒有全心投在一天的工作上,是不是就失去了自己在工作上的誠信?

定義自己的價值觀,多元的社會、多元的價值觀,已經讓多數的人們迷失於追求各種是是而非的價值觀中,一步一腳印實踐自己的理想與內心的價值,相信不會因此而落入氣餒的深淵中,即便一時落入了,也會因為內心深處自己的追求重新爬出來,繼續努力!成為自己追求目標與成長的動力!

自我成長的個人大系統需要小心謹慎地分析、設計、開發、除錯、測試與維護。能否成為一套成功的系統,端看你對自己所開的需求。

下面轉貼這篇文章分享給大家!



~~~~~~~~~~~~~~~~~~~~~~~~~~~~~~~~~~~~~~~~~~~~~~~~~~~~~~~~~~~~~~

轉至ITHome 李開復教IT人如何做最好的自己

http://www.ithome.com.tw/itadm/article.php?c=38193

自我成長的個人大系統需要小心謹慎地分析、設計、開發、除錯、測試與維護。能否成為一套成功的系統,端看你對自己所開的需求。



 做最好的自己 Be Your Personal Best
  李開復/著

  聯經出版社

 售價:480元


如果完滿的人生是我們要建構的系統,則李開復博士《做最好的自己》嘗試提供分析與設計。書中提供了如何讓自己更好的方法論,旁徵博引地闡述中心思想的實質意義。

他畫出以價值觀為中心,自省、胸懷、同理心、自信、勇氣、積極位於內圈,是人生態度。有效執行、合作溝通、人際交流、發現興趣、追尋理想、努力學習為外圈,是實踐行為。以此構成成功同心圓。

成功的團隊肇因於優秀的成員
作者的學經歷傲人,如臺灣出生、美國成長、大陸開創,擁有卡內基美隆大學資訊博士學位、先後任職於蘋果電腦、SGI、微軟、Google等公司的副總裁,獲得美國電子電氣工程師協會院士頭銜等。由他來闡述成功的定義,組成要素與成就的過程,對資訊從業人員來說再適合不過。書中有激發人心的話語,又有切實履行的步驟,實是立志類的好書。

現今是一個高度專業團隊合作的世界,在筆者的經驗中,若將英雄與團隊抽離,大概都無法成就他的事業。而這些成功的團隊肇因於優秀的成員,每一位成員都要如作者所言:「成功的人士不僅僅靠知識、創意等外在素質…他們成功的關鍵在於,他們具備了某些最為根本的、最有價值的素質或品格……。」

安身立命的基本價值-誠信
本書從核心價值起始,探討安身立命的基本價值:「誠信」,於個人、企業、社會的時代意義。

列舉惠普、微軟、Google、奇異、eBay等成功企業,其企業體、領導者乃至於客戶間以誠信為本的價值觀,而歸結恩龍、巴林銀行等大企業失敗的原因,乃是喪失誠信的結果。

我常在想,喪失了核心價值、理想與讓自己更好的動力後,華服、珠寶與枷鎖何異?當尊榮與地位需靠飾物來妝點,穿戴身外之物以填充優越感,從而建立自信以見人。

在此同時構築出與他人的距離,價值越高距離越遠,人際間的真誠越少,利害就越多。再也脫不去的物質,是否等同心靈的枷鎖?受桎梏的心能否翱翔?

作者在書中開宗明義地定義誠信實為邁向成功的核心價值觀,呼應《大學》所強調的意誠、心正、身修、家齊、國治、天下平的層次步驟。筆者也一直以為誠實是通往成功的必經之路,謊言蒙蔽了智慧,掩蓋了恆久,陷所有的事於表象,扼殺了自省和勇氣,此為平凡與不凡的起點。

定義自己的價值觀
沒有能力替自己定義價值觀是可悲的,隨便撿個世俗的價值觀就奉行不逾,如何能讓今日的自己比昨日更好。不知道如何跟昨日的自己比較,撿些雞毛蒜皮的尺度與陌生人比,整日以物喜,以己悲,靠擁有尋求自己的存在。

若成功是根植於自我實現,則成功是多元的,這會具體呈現在社會活力上。反之,若社會有公訂的成功,貴賤的尺度一致,則身而為人卻放棄了思考、反省的天賦,放棄了自由意志與選擇的權利,其一生與扛著食物的螻蟻何異?

本書除了以心性為出發點外,列出了要朝什麼目標前進,以及如何做的步驟。書中有清楚的結構與指引,適時以圖示解釋概念,並透過眾多口訣提供心法。

每章開頭都明確標示該章在構築成功同心圓的哪一個模組,並在章節結尾提供簡約的要義。若時間充裕,建議詳讀每一章,透過同心圓架構圖分析自己的長短處,參詳李開復的建議,加強與去除優缺點。若時間有限,建議先詳讀第一與最後一章,並理解每章結尾的要義,讓心中有一份參考地圖。若你一時還無法擁有這本書,可以到作者的開復學生網(www.kaifulee.com)瀏覽一下。

自我成長的個人大系統需要小心謹慎地分析、設計、開發、除錯、測試與維護。能否成為一套成功的系統,端看你對自己所開的需求。

《作者簡介》胡百敬
現任職恆逸資訊教育訓練處資深講師,聯合報系、睿智資訊與臺灣微軟技術顧問。著有《SQL Server 商業智慧聖經》等書,並為專欄作家。


更多內容......

2007年8月25日 星期六

Web 3.0還有多遠

上個世紀末,歌手朴樹在《NewBoy》裡唱道:“快來吧,奔騰電腦,就讓它們代替我來思考。”他關於電腦會“思考”的願望至今也未能實現,但卻預言了Web 3.0的情形。
在Web 3.0時代,你不再為了預定一張機票,去好幾個網站搜索航班和價格,進行反反復複的比較。你只需給你的軟體代理設置一個任務,它就會想你所想,自動搜索並以最合適的價格訂到你滿意的航班。你還能查看你乘坐的所有航班的紀錄:飛行了多少里程,目的地是哪,行李發生過哪些問題等等。
這一切,並不是因為電腦變了,而是網際網路變了。
語義網與線上作業系統的結合體
還記得過去的保齡球—保齡球1.0嗎?你得在一張紙上寫下所有人的名字,然後用鉛筆在每個人的名字下寫下他們的得分。後來我們進入保齡球2.0:往一個電腦螢幕裡輸入每個人的得分,電腦運算之後給出結果。今天的保齡球館則更加聰明:自動換瓶機告訴電腦哪些木瓶還留在原地,計分軟體就自動算出分數。這是不是有點Web 3.0的感覺?而真正的保齡球3.0是這樣的:當你出現在保齡球館,軟體就能夠認出你,並在你打球的時候自動計分,然後把當天的分數加到你的個人線上資料庫—那裡存有你所有的保齡球分數。你甚至能在同一天與不同城市的上萬名打保齡球的人進行PK。
6年前,蒂姆·伯納斯·李寫道:“我盼望著網路能夠分析所有的資料:內容、鏈結、人與電腦之間的交易。正在出現的語義網會讓這些變成現實,當這些實現的時候,我們的日常生活會由機器之間的對話來處理。人們盼望多年的智慧代理程式,最終成為現實。”
網際網路之父這番頗讓人費解的暢想,化成具體的場景就會是這樣:
你在網上預訂一個酒店房間,進去後你會發現,裡面的床已經按照你喜歡的軟硬程度設置好;洗澡水不冷也不燙,正是你喜歡的溫度;電視螢幕上一邊是你最愛看的電視節目表,另一邊是你可能感興趣的餐廳的名單;即使你已經昏迷不醒,也能在世界上任何一家醫院得到治療,因為他們都能立即進入你的醫療紀錄。你能看到你駕車行駛的每一公里的記錄、你拍攝的每張照片、你簽署的每份協定……所有的這一切都在語義網上。
在2007年的今天,我們仍然把資料從一個應用程式搬到另一個應用程式。雖然你和同事的電腦上都有Word程式,但如果你要看同事的文件,他必須先發給你,然後你再用自己電腦上的Word來看這份文件。假如你的同事把文件做了修改之後又發給你,後來又做一些改動再發給你,相信你收到的文件版本已經全被弄亂了。怎麼辦?Google Docs和微軟的Live文件以及Office 2007提供了Web 2.0的解決方法:你不需把文件發給任何人,只需給閱讀和寫作這些文件的人發送邀請,所有的編輯工作就會同時出現在你和對方的電腦螢幕上。
Web 3.0則更進一步—每個檔只有一個來源。你填過的所有表格:雜誌訂閱單、學校檔案、駕照、合同、購物單、支票、銀行表格等,都在你的線上資料保險箱裡。如果你在個人ID裡變更了自己的住址或者手機號,所有的線上文件都會自動更新為你的新住址和新手機號,你不需要向每個人都發一封郵件告訴他們你的住址變了、手機號換了。所有的東西都是相互鏈結的,沒有複製的檔。這就是Web 3.0的偉大之處。
今天,筆記本電腦還因為便攜性大受歡迎,幾年之後,你將不再需要筆記本電腦。在Web 3.0時代,只用手握任何一個接入網際網路的螢幕、登陸,你的個人桌面就會出現在你面前。你能通過手機的耳麥與你的線上桌面互動:聽取你的留言、發送留言、聽歌等,並且你的耳機能跟任何與它相通的設備無線連通。如果你的手機丟了,只需拿起別人的手機登陸自己的桌面。那時的手機沒有任何記憶體,所有東西都從你的線上資料保險箱裡獲取。
樂高積木
如果你想買一輛山地自行車,你該去哪?如果用Google搜索自行車,你會發現搜索結果裡一大半是自行車協會、自行車愛好者的網站。想通過搜索關鍵字找到理想的自行車?幾乎不可能。搜索為什麼不能變得聰明點?
因為現在網際網路上成千上萬的產品資訊都是用不同的語言和標準寫的,有的是Excel檔,有的是Word檔、還有的PDF, 這些產品描述大概占到整個網際網路(除去MySpace)內容的20%,彼此卻並不認識,即使它們是相互重複的。因此,戴爾、亞馬遜、eBay等網站便不得不建立自己的分類系統。不幸的是,這些分類系統之間並不互通。
要實現Web 3.0,核心是標準化的資料描述符,它們就如同我們小時候玩的樂高積木,可以相互拼接、任意組合,這樣搜索就能聰明起來了。你只要輸入對自行車的要求:車架、變速功能、輪胎、價格等等,然後就能在一張地圖上看到所有符合要求的山地車,按照價格、車況或者任何你希望的方式排列。說不定你會發現鄰居就有一輛自行車想出售,出門幾分鐘之內你就能搞定這件事。不管你是一個發動機廠的老闆,還是一個擁有一套連環畫的小孩,只要你把你的庫存清單放在網上,搜尋引擎就會自動把你和你的買家連接起來。
那麼,這些樂高積木是如何搭建起Web 3.0的呢?在Web 3.0金字塔的最底層有一個“標準化產品描述符的資料庫”。比如,你想買一輛汽車,在這個資料庫裡你就會看到來自製造商、雜誌、保險公司等方方面面關於這款車的資訊,這些資料都是標準格式的,因此你能按照任何標準對汽車進行比較:汽油消耗定額、維修記錄、顏色、茶杯座的大小、撞擊試驗的等級等等,不一而足。底層還有另一個資料庫,裡面有每輛車的“數字出生證明”包含每輛車的所有相關資訊。
金字塔的中間是“個人資料保險櫃”,裡面有你的個人ID和你擁有的一切東西的詳細記錄。比方說,財產指示器會鏈結到你的汽車的數位出生證明,以及你身為車主的紀錄。
金字塔的頂端則是Ajax(非同步的JavaScript和XML處理)產品推薦器,它能讓其他人在車主的許可下看到這輛車。比如,你可以把車放在eBay上,然後鏈結到你的個人資料保險箱裡關於這輛車的文件夾,人們就能看到所有你願意讓他們看到的資訊。如果你把車賣掉,這些資訊就會轉移到新的車主那裡。
Web 3.0和現實的距離
其實,Web 3.0的元素在醫療領域目前已有應用。據調查,美國進行的所有醫學測試中,有40%是因為不知道病人以前的測試結果而進行的。慶倖的是,在電子病歷領域,現在出現了一個名叫“World Vista”的開源標準。這個由VA開發的基於Vista的標準向所有人開放,能夠形成一個全球性的可互換醫療資訊的系統。Thomas Goetz在《連線》雜誌上發出讚歎:“由於使用‘Vista’,美國退役軍人醫療系統的人均成本比十年前降低了32%。而同期的醫療消費價格指數增長了50%。”
今年5月,在美國聖約瑟舉辦的2007年語義技術大會上,除了NASA(美國國家航空航太管理局)、美國國防部、美國空軍、斯坦福大學等大型科研機構之外,微軟、IBM、Oracle、Sun、Google、雅虎等巨頭幾乎傾巢出動,甚至波音、福特、沃爾瑪這樣的非IT企業也興致盎然地前來參會,足見各界對Web 3.0的重視。微軟MSN的高級副總裁佈雷克·何文說:“Windows Live和Office Live是Web 3.0時代的領航產品,使用者將可以定制自己的網際網路內容世界。”Google也開始了對Web 3.0的精心佈局,目前已經完成了從資訊創作、資訊組織、資訊存貯、資訊檢索、資訊發佈、到資訊翻譯、再到資訊服務、以及無線服務Google SMS 的一整條Web 3.0產業鏈的構建。
除了大公司的戰略佈局之外,Web 3.0在技術層面也有了新的發展。要實現語義網,其核心是要建造樂高積木—標準化的資料描述符。自1998年被W3C(萬維網聯盟)制定為標準以來,XML(可擴展標識語言)已成為網際網路通用的資料描述語言標準,尤其是商業使用者交換企業資訊的通用方式,相比以前的HTML,XML具有清晰的結構以及強大、靈活的標籤定義和資料描述機制,。但XML的缺點是只能描述資料的語法,而不能表達機器可理解的語義,無法滿足語義網的要求。
因此,2004年W3C推出了一個基於XML的更為簡單有效的資料描述框架—RDF(資源描述架構),在這個通用的框架下,所有的資料都能得到充分有效的描述,機器可以理解其表達的語義資訊。RDF目前已被IBM、Adobe等公司應用到自己的產品系統中、波音的資料集成系統也採用RDF作為資料交互的中間語言,而中國的中醫藥科學資料中心也是基於RDF資料模型的,並在語義流覽方面領先國際。
但目前RDF資料並不普及,現有的Google和雅虎等搜尋引擎會產生大量冗余或無意義的搜索結果,於是有人開始進行語義搜索方面的嘗試,希望為用戶提供相關度更高的搜索結果,StumbleUpon是其中的先行者。這個由三名加拿大軟體工程師在2001年創辦的搜尋引擎結合了搜索演算法和使用者推薦,如果用戶搜索“汽車”,網站將會綜合考慮用戶的收入、年齡、性別和家庭所在地等資訊,提供一個網頁列表以及其他有相似興趣和背景的用戶推薦的網站。該網站於今年5月被eBay以7500萬美元的高價買走。
Phil Cogito是Cognition Search的CEO,他在這個還是測試版的搜尋引擎首頁上宣稱他要“展示一種基於含義的搜索技術,讓你進行前所未有的深度搜索”。該搜尋引擎採用了一種獨特的語言學和數學的混合演算法,電腦“學會”了幾乎所有的常用英語單詞和短語,能理解詞語在上下文中的含義。Phil 稱,Cognition Search還具有“自然語言查詢”的能力,不管用戶輸入怎樣的問題,搜尋引擎都能找到你需要的資料。美中不足的是,目前其搜索的範圍僅限於案例研究、政府、醫療、政治博客等幾個特定的領域。
不僅是文字,音樂也有了搜尋引擎—Pandora.com,這家位於加州奧克蘭的公司正通過一個名叫“音樂基因工程”的專案對音樂的音調、節奏和歌詞等細節進行分析,用戶輸入歌曲或歌手名字,就可以聽到這首歌曲。
線上作業系統(Web OS)也已經浮出水面。Ajax是打造友善、易於操作的使用者介面最核心的技術,由於Web 2.0的助推,Ajax已經被發揚光大,Orkut、Gmail、Google Group、Google Suggest、Google Maps、Flickr、A9.com的介面都使用了Ajax。以Ajax為基礎,國外已經有了Desktop On Demand、Ajax Windows、Eye OS等幾家知名的Web OS,而在中國也誕生了自己的Web OS—TOMOS。登陸這家網站,你的眼前就出現了一個類似於Windows介面的線上作業系統,你能享受到“我的文件”、辦公軟體、多媒體服務、資訊平臺、IM聊天、娛樂遊戲、郵件服務等多種服務。另外一家很有特色的網站YnnnY.com,是一個免費的個人線上記帳平臺,目前已有近兩萬人在這裡記錄下自己每天的生活開支。 很多關於Web 3.0的嘗試已經出現,但這些嘗試要聚合起來還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現在的Web 3.0就像一堆碎石,等待著被整理成一條暢通的公路。回想20年前,還沒有Google,一套開放的標準和頻寬讓今天這個新世界成為可能。我們在今天描述Web 3.0,就如同當年在網際網路誕生之前的世界裡想像Web 1.0一樣。
更多內容......

2007年8月22日 星期三

應用調查 》去年電腦中毒 較前年增一成

主計處公布去年國內電腦應用概況發現,去年國內電腦用戶遭遇病毒、駭客攻擊等資安事件的比率,較前年大幅增加一成左右,資安事件成為企業資訊管理重要項目。

主計處每年辦理電腦應用概況調查,日前公布「九十五年電腦應用概況」調查結果。

這份調查內容涵括電腦普及率、作業系統、資訊經費、委外經費、資安經費、平均月薪、資訊人力,與資訊安全8方面。在資訊安全部分,雖然近九成五的電腦用戶建置資安防護裝置,但是各類資安事件層出不窮,民眾雖然盡力防範,但遭受電腦病毒、駭客攻擊等事件的比率,也較前年大增一成左右。

此外,調查也發現,以伺服器而言,微軟的Windows作業系統市占率仍居首位,高達84.38%,較前年下滑0.2個百分點,而採用Linux作業系統則上升0.32個百分點;在個人電腦方面,採用Linux作業系統的幅度上升0.29個百分點,特別是在政府機關與公立學校部分,分別提升0.56與0.7個百分點。

其他比較值得注意的是,一向被視為待遇優渥的資訊從業人員,去年的平均月薪出現下滑跡象,95年度為新台幣42,000元,較94年度減少2,000元。
更多內容......

「UMPC」

「UMPC」的全名為「Ultra Mobile PC」,為Intel創造出體積小、售價便宜的新型筆記型電腦或膝上型電腦。英特爾認為PC筆記型電腦的問題就在於體積太大而難以攜帶,因此創造一個平台,目前體積介於PDA與Tablet PC之間,尺寸鎖定在7吋以下,沒有鍵盤,須透過觸控式螢幕操作。作業系統目前搭載「Tablet PC Edition 2005」,以後會改為「Vista」。整體而言UMPC可以說是縮小版的Tablet PC。

UMPC迷你電腦再進化,許多新品在輸入功能上重墨,一改過去只能在螢幕上打字的問題,像是技嘉的UMPC有滑蓋式鍵盤,三星第二代UMPC Q2則移植了黑莓機QWERTY鍵盤的概念,Vulcan FlipStart有一款貝殼型的UMPC─E-1001S只有可樂瓶般高。

UMPC最早的概念是把鍵盤虛擬化,最被詬病的正是這個問題,三星在第二代UMPC─Q2馬上做了修正,而首度進軍市場的技嘉則是把滑蓋手機的概念搬到UMPC上。三星Q2的進化幅度是目前最大的,被網友喻為最強的UMPC,雖然保有原先的7吋螢幕,但是解析度由原來的800x600升級到1024x600,還同時配備兩個解析度不同的數位攝影機,1個為130畫素視訊攝影機,另一個是30萬畫素的視訊會議攝影機。

Vulcan FlipStart的E-1001S一改UMPC原本的平板電腦概念,設計成筆記型電腦的貝殼造型,螢幕只有6.5吋,但仍有1024x600的細緻解析度,觸控板移到接近螢幕的上方,由右手大姆指操作。搭配外接式的擴充座,可提供外接螢幕、網路線及2個USB插槽。

微軟近年來也力推UMPC,二○○七年配合新作業系統VISTA上市,因此各家廠商也推出第二代稱為Vistagami的UMPC,而二○○七年CeBIT幾乎各廠的Vistagami全員到齊,包括三星、華碩、技嘉等,而威盛的C-7M仍舊是各UMPC廠商最愛,目前包括Medion、三星、技嘉等廠的UMPC都採用威盛處理器,而微軟和英特爾將於二○○七下半年推出專為UMPC設計的作業系統與處理器加入戰局。

與第一代UMPC Origami相比,各家大廠的Vistagami各多了廠商們獨特的設計,如三星、技嘉的UMPC上增加了QWERT按鍵,讓熟悉黑莓機(blackberry)操作的消費者可以馬上上手,另外三星的UMPC Q1還加入了 3.5 G(HSPDA)模組,強調三星擅長的通信功能。

華碩則是設計螢幕旋轉翻蓋,讓UMPC有如七吋大的平板電腦,而且有別於華碩第一代UMPC主打車用市場,華碩新的UMPC機種強調堅固耐用,將先進軍事規格的工業用市場。

另外,在UMPC市場日益成熟之下,NB代工廠除華宇最先搶做UMPC外,大廠如廣達、仁寶等也都開始開發UMPC機種,以這次技嘉展出的UMPC為例,就是與NB代工廠配合推出機種。

從二○○六年UMPC掀起風潮以來,威盛推出原以嵌入式裝置應用為主的處理器C-7M,由於耗電表現佳,被認為是現階段UMPC最佳解決方案,而除了華宇為Medion代工的Vistagami也繼續採用外,三星、技嘉的機種也都有使用威盛處理器。

不過眼見此一市場日益成長,業者表示,微軟下半年將推Vista Lite版,來取代現在UMPC使用的Vista Home作業系統,另外英特爾和超微也都會有專為UMPC設計的處理器與晶片組,整個UMPC市場下半年將進入百家爭鳴的狀態。
更多內容......

2007年8月18日 星期六

現在的惡意程式

現在的惡意程式已經不像以前那樣單純移除某幾行登錄值就可以解決了。
之所以移除不掉,是因為類似的惡意程式是採用系統驅動或系統服務方式來載入。也就是成為了系統的一部分。
也因為有些惡意程式因為已經事先載入在系統裏面,因被認爲是系統檔案在使用中,有些防毒軟體就會無法偵測出來。
或有些防毒軟體就算可以偵測出來,但無法完全移除。

要移掉的話,可以用 SREng (System Repair Engineer) 之類的軟件去查看可疑的驅動程式或系統服務,並找出其路徑和檔案名。其實你要用裝置管理員去查看也可以,但就比較費時費功了一點。
查到路徑和檔案名後,然後用 DOS 或裝去另一個系統去刪除掉那些可疑的檔案。

重開機後就再用 SREng 移除掉相關的驅動、系統服務的登錄值應該可以徹底解決了。
除了驅動程式、系統服務外,一般上以下的也要去注意。雖然不是全部,但大部分的惡意程式就是最愛修改這幾個地方。
可能剩下的或許需要自己靠關鍵字逐一尋找出來刪除掉。

HKCR\CLSID\{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HKCU\Software\Microsoft\Internet Explorer\MenuExt
HKCU、HKLM\Software\Microsoft\Internet Explorer\Toolbar
HKCU、HKLM\Software\Microsoft\Internet Explorer\Extensions
HKCU、HKLM\Software\Microsoft\Internet Explorer\Main
HKCU、HKLM\SOFTWARE\Microsoft\Windows\CurrentVersion\Run
HKCU、HKLM\SOFTWARE\Microsoft\Windows\CurrentVersion\RunOnce
HKCU、HKLM\SOFTWARE\Microsoft\Windows\CurrentVersion\RunOnceEx
HKCU、HKLM\SOFTWARE\Microsoft\Windows\CurrentVersion\RunServices
HKCU、HKLM\SOFTWARE\Microsoft\Windows\CurrentVersion\RunServicesOnce
HKLM\SOFTWARE\Microsoft\Windows\CurrentVersion\Explorer\ShellExecuteHooks
HKLM\SOFTWARE\Microsoft\Windows NT\CurrentVersion\Winlogon -->Shell
HKLM\SOFTWARE\Microsoft\Windows NT\CurrentVersion\Winlogon -->UserInit
x:\WINDOWS\system32\drivers\etc\hosts

補充:
對付這類的惡意程式,有些可以很簡單的就解決掉。
有些雖然是驅動方式載入,但意外的可以輕易刪除掉而不會再重生。對於會重生的,可以試著使用唯讀的同名空檔案來覆蓋。
對於因為檔案在使用中而無法刪除,可以試著用 Process Explorer 之類的程式將其相關的檔案控制從記憶中移除掉。
成功的話,可以在不必重開幾或可以不必用另一個系統的補助來移除這些惡意程式。

對於比較辣手的,檔案再生速度非常快、無法成功覆蓋的。或用多程式來補助重載入,無法徹底從記憶中移除掉的。可以先試著去安全模式下刪除。
但或許有些惡意程式是驅動型的關係,在安全模式下可能也會跟著執行。就連在安全模式下也沒有辦法的話,這時是必須真的要靠另一個系統來補助刪除了。
因為惡意程式不會在乾淨的系統去執行,所以就可以在另一個系統來個"大快殺"。

這裡說的另一個系統就是用 DOS、LiveCD、修復主控台、或裝去另一個電腦等的方式。
如果磁碟格式是 NTFS 的話,DOS就必須要另做支授讀寫 NTFS 的準備。
對於支授 NTFS 的 LiveCD (WinPE、XPE)、修復主控台、另一台電腦的系統 (2K、XP、2K3、Vista以上...) 就可以直接尋找再刪除。

因為殺了後的系統沒有了惡意程式的檔案,所以在開機時就會無法執行。這時候的系統已經算是"安全"了。
剩下的只是將惡意程式留下的垃圾刪除掉就可以了事。

後記:
基本上個人是對於所謂官方提供的移除程式信任不過,不然就是移除不乾淨。
還是親自手動移除掉會比較有安心感。

----------------------------------------------------------------------------------------


引用:
如果實在不能修復,就改用Firefox吧。

首先我不想討論什麼 IE 派、Firefox 派、 IE/FF 比較好、 IE/FF 比較不好等的話題,只是有些地方要糾正一下。
Firefox 的安全漏洞的確是比 IE 少。但從中立的立場去看,IE 有安全漏洞。使用 Firefox 系統就安全了的概念是錯誤的。
像網絡這樣的宣傳其實是非常容易誤導很多人。

而且使用 Firefox 是治根不治本的方法。
就像戦零之前所說,現在的惡意程式已經可以很輕易的成為系統的一部分。
就算你不用 IE,但是系統還是中了惡意程式。就算換成 Firefox,系統還是一樣中了惡意程式的事實還是沒有改變的。

很簡單的道理,只要沒有移除過惡意程式,系統就是中了毒。這時候的系統就是"不安全"。
用 Firefox 是可以減少中毒的風險,但還是一樣有中毒的可能性。
大部分的惡意程式是喜歡靠 ActiveX 來引入安裝,對於不支授 ActiveX 的 Firefox 來說就從這方面來降低中毒的可能性。
但只要有心人肯做,也是可以靠其它的方式來引入惡意程式啟動。那時候的 Firefox 或許也不敢說是"安全"了...

沒有絕對的安全,有的只是降低中毒的風險。
雖然這類的話不懂說過幾次了... "不務求使用者達到專業的地步,但至少要有對保安的基本認識"。
安全類軟體只是補助,最重要還是看使用者的使用習慣和對電腦保安的認識才可以有效預防中毒的可能性。
__________________


更多內容......

2007年8月12日 星期日

區域網路ARP攻擊防禦的解決方案

Catalog.

一、 前言
二、 何謂ARP、RARP?
三、 何謂ARP欺騙攻擊?
四、 ARP欺騙被使用的目的為何? 它攻擊的特色為何?
五、 ARP攻擊分類、手法;為何IPS難以辨識及防禦ARP的攻擊 ?
六、 ARP攻擊的防禦需要依賴安全交換器 – 介紹NBADswitch、 NBADsensor
七、 結語

Appendix
補充資料

一、 前言

在廣大無疆的網際網路世界裡,潛藏了許許多多的危機,但也由於資安設備技術進步有效的阻隔了大多數外在攻擊,而雖然如此,由於IT使用習慣的改變及入侵與病毒的傳播技術日新月異,近年來的資訊及網路安全威脅開始來自於企業infrastrunture內部。2007 舊金山 RSA conference 正說明了這一點,會中一致的共識說明「單純的單點防禦,或是築起一道堅固的資訊防禦外牆,已經逐漸不能滿足企業(機関)在資訊安全上的需求,取而代之的,未來企業(機関)越來越需要整體內部網路與系統的協同防禦機制。」本章節以技術角度說明ARP 欺騙攻擊對企業(機関)內部使用者造成的資訊安全問題,為何ARP欺騙攻擊是現階段病毒攻擊網路最喜歡的攻擊工具,也是現階段駭客最喜歡使用的入侵工具之一,有了這些了解後,網路管理者將可更有效佈署或整合適當的網路與資訊安全設備,檢測出網路與資訊威脅來源。


二、 何謂ARP、RARP?

位置解析協定( 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 –簡稱ARP)是位址轉換協定,RARP被稱為反向位址轉換協議,他們負責把IP位址和MAC位址進行相互轉換對應。ARP主要被設計用於以OSI model 第三層位址(IP address)求得第二層位址(MAC 位址),這是由於IP資料包常通過乙太網傳送,而乙太網設備本身並不識別第三層32個位元的IP位址,而是以第二層48個位元的乙太網位址(MAC位址)傳輸乙太網資料包的。因此,必須把IP目的地址轉換成乙太網地目的地址。在這兩種位址之間存在著某種靜態的映射,這是就是所為的ARP表。

ARP封包只會在同一個子網路(subnet)內傳送,它很少透過路由器(router)傳送至不同的網路。主機的作業系統會依照封包目地IP位址與本機之子網路遮罩(subnet mask)的值進行運算,以判斷封包目地IP是否與本機同屬於一個子網路,如果封包的源IP位址與目的IP位址不屬於同一子網路則封包必然須要傳送至路由器,而ARP則正可以讓本機獲得路由器乙太網設備網卡MAC位址,而讓封包可以透過本機乙太網設備網卡傳送至路由器。ARP、RARP是一個非常重要且使用頻繁的協定,在任何一個TCP/IP的連線被建立之前,都必需經由位置解析協定(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取得目地主機的實體網路位址(MAC),在區域網路(Local area network)中,兩部電腦要彼此互相通訊,首先必須彼此知道彼此網卡的MAC地址才能將封包送往對方;例如: 如果某ㄧ電腦 (ip1/ mac1) 得到另一台電腦 (ip2/mac2) 錯誤的 MAC地址 ( ip2/mac3), 那麼這台電腦 (ip1/mac1) 將無法傳送數據包到 Ip2 電腦。


三、 何謂ARP欺騙 ?

ARP Spoofing (ARP欺騙) 攻擊的根本原理是因為Windows電腦中維護著一個 ARP 快取記憶體(讓你可以使用 arp 命令來查看你自己的ARP快取記憶體),並且這個ARP 快取記憶體是隨著電腦不斷的發出ARP請求和收到ARP回應而不斷的更新的, ARP 快取記憶體的目的是把機器的IP位址和MAC位址相互映射,使得IP資料包在乙太網內得順利而正確找到目的MAC位址,然後正確無誤的傳送。 如果你可以藉由發出標準的ARP請求或ARP回應來擾亂或竄改某電腦或路由器內正常的ARP表,而導致該電腦(或路由器)發出的資料包誤傳目的地,或使OSI的第二層乙太網和第三層無法連接,進而癱瘓網路,我們就稱你使用了ARP欺騙攻擊。
舉例說明: 現在有三部機器分別是機器A:IP1/MAC1、機器B:IP2/MAC2、機器C:IP3/MAC3 。現在機器B上的用戶是位駭客企圖干擾機器A或是監視SNIFFER機器A與C之間的通訊,首先他向機器A發出一個 ARP Reply,其中的目的IP位址為IP1,目的(Destination) MAC 位址為MAC1,而源(Source)IP地址為IP3,源MAC地址為 MAC2 。好了, 現在機器A更新了他的 ARP快取記憶體,並相信了IP3地址的機器的MAC地址是 MAC2 。當機器A上的管理員發出一條FTP命令時---ftp IP3,資料包被送到了Switch,Switch查看資料包中的目的地址,發現MAC為 MAC2 ,於是,他把資料包發到了機器B上,因此成功攻擊機器A。現在如果不想影響A和C之間的通信該怎麼辦?僅是sniffer監視兩者之間的通訊,你可以同時欺騙他們雙方,使用 man-in-middle攻擊,便可以達到效果 。

總之本機在傳送資料包之前,會送出一個關於查詢目的IP位址的MAC乙太網廣播包。正常情況下,只有對應目的IP的主機會以一個自己的48位元MAC主機位址unicast包來做回應,並且將該IP與MAC位址對應更新本機內ARP快取記憶體,以節約不必要的ARP通信。如果有一個中毒的電腦或是網內合法授權進行非法活動的駭客,他們是對本地網路具有寫訪問許可權,極可能這樣一台機器就會發佈虛假的ARP請求或回應通訊,欺騙其他電腦或路由器將所有通信都轉向它自己,然後它就可以扮演某些機器,或對資料流程進行修改。這樣就造成arp欺騙攻擊,影響正常的主機通信。


四、 ARP欺騙被使用的目的為何? 它攻擊的特色為何?

不管是中毒無特定目標的攻擊或是駭客進行特定標的非法監聽、竊取活動,ARP欺騙是主要攻擊的一種手法也是目的。事實上很多的知名的駭客使用的工具就是使用ARP欺騙為手法的。最有名駭客攻擊的手法如中間人攻擊(Man-in-the-Middle attack) 與連線劫奪(Session Hijacking) 就是採取ARP spoofing等攻擊手法達到欺騙主機、反追蹤或是避開交換器訪問安全存取的安全機制的防護。連線劫奪(Session Hijacking) 利用ARP欺騙將使用者正常的連線搶過來;中間人攻擊則利用ARP同時欺騙使用者(Client)與服務器(Server)兩邊使所有兩邊的交談都要透過入侵人的轉述,達到欺騙、側錄、竄改資料的目的。

另外中毒的電腦發送ARP欺騙封包,或是市面上也有些軟體如網路剪刀手(NetCut),利用製造ARP欺騙封包,它則是以攻擊為目的,使得特定或不特定的目標癱瘓,並嫁禍於人。網路剪刀手(NetCut)它的原理是負責假造ARP封包,提供給目標主機假的實體網路位址(MAC)資訊,通訊閘道(Gateway)收到後,將錯誤的實體網路位址(MAC)記到ARP 表內,伺服端(Client)的返回封包就無法送達,也就無法上網,達到攻擊的目的。

ARP欺騙手法最大的特色是隱密難以偵測,和過去駭客或中毒攻擊手法 – DsS攻擊或洪水攻擊(Flooding)不同,DoS或洪水攻擊所造成的網路危害明顯,但是容易被查覺;而ARP欺騙則是以欺騙為目的,並且為了維持持續的欺騙效果,必須持續發送ARP欺騙包,這些ARP欺騙包長度短但是為數可能頗多,因此造成的網路危害不僅是可能的資料側錄、竊取,也可以是對網路特定目標的攻擊,甚至大量ARP廣播包也可造成整個或部份網路的癱瘓。


五、 ARP攻擊分類、手法;為何IPS難以辨識及防禦ARP的攻擊 ?

ARP欺騙攻擊分類基本上可以分為刻意的特定目標攻擊,及因為中毒無意的攻擎。這二種的攻擊本意有所不同,(一)通常是利用網路下載的工具、例如網路翦刀手netcut程式 然後惡意攻擊他人並將攻擊封包偽裝以駕禍於他人,其危害常是少數特定目標,但是由於攻擊者以Unicast 包方式傳送且善於偽裝,因此網路管理員極難找出問題所在,也由於此類型程式下載容易操作簡單,近期於網路中快速擴散,造成網路管理人員極大負擔,也由於目前尚無完整機制快速偵測出此類型規則來源,因此常會使管理人員處理此類問題時疲於奔命,處理耗費時間同時效果不彰,過程中也讓網路管理人員專業能力受到極大的質疑。〈二〉通常是使用者中毒後中毒軟體發送ARP欺騙封包以誤導其他人將封包送往錯誤的路徑,導致變像的攻擊使閘道受害或某用戶的遭炴,其主要的目的是造成部份或整體網路的危害

位置解析協定(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在區域網路中極其重要,他是屬於區域網路同ㄧ子網段內部主機對主機的傳輸或主機與路由器之間傳輸重要的協定。如果局域網內是屬於中大型網路具有多個子網路,那麼防火牆/IPS入侵偵測設備通常被設置在核心路由交換器之後根本沒有機會接觸ARP封包,因此對ARP攻擊束手無策。即使局域網內只有一個網段,防火牆/IPS入侵偵測設備兼具路由器功能也僅能偵測部分ARP廣播包,且大部分的產品如使用作業系統(如Linux)的TCP/IP Socket就難以偵測ARP數據包,因此目前的防火牆/IPS入侵偵測設備幾乎不具有即時防止「欺騙位置解析協定攻擊(ARP Spoofing Attack)」的功能,就算有也僅止於出口控制無法由網路底層第一時間阻隔此類攻擊。


六、 ARP攻擊的防禦需要依賴安全交換器 – 介紹NBADswitch、 NBADsensor

既然ARP欺騙攻擊是屬於區域網路內部的攻擊手法,而且又是許多病毒、蠕虫、駭客攻擊(如Session Hijacking連線劫奪、Man-in-The-Middle中間人攻擊)經常使用的基本工具。因此,如果是可以由二層交換器來偵測及阻擋防禦最為恰當,一方面可以不需要支付昂貴的IPS入侵偵測器的成本,而且可從網路最底層從事非法ARP的偵測及阻擋防禦,根本解決ARP衍伸的負面攻擊。

NBAD switch是目前筆者了解市面上具備有ARP攻擊防衛較完整的解決方案。NBAD switch設計上是屬於二層的交換器,主要應用在區域網路底層的佈署,一方面提供正常網路封包的基本交換功能,另ㄧ方面也同時解決網路攻擊或流量異常的偵測,以即時反應邊際端的異常狀況,並減輕負荷、保護企業核心網路。NBAD switch基本上提供了ARP掃描偵測 (xarp scan detection)、ARP異常偵測 (xarp anomaly detection) 及ARP攻擊偵測 (xarp attack detection)三種防護裝置。. ARP掃描偵測- 主要目的是偵測LAN內部arp掃描行為,ARP異常偵測- 則是偵測LAN內部哪些用戶送一些不合法封包,ARP攻擊偵測- 主要目的是偵測出哪些用戶遭受攻擊,並找出攻擊來源。藉由利用這些偵測(detection), NBAD switch 可以檢測出PC開始攻擊前的異常行為,並送出通知讓PC了解可能是因為中毒正準備蓄意對外攻擊。如果該PC正式對外攻擊,NBAD switch會立即偵測到並通知管理者攻擊者、被攻擊者是誰,因此可以採取快速反應的動作。

NBAD sensor設計的目的、佈署的方式與NBAD switch不同,NBAD switch 主要佈署於新建或者是全面更新的區域網路上,而NBAD sensor則是佈署於暨有已存在的區域網路上側聽的偵測器,主要目的除了可以映射(mirror)方式側聽(sniffer)網路上是否有異常ARP 欺騙攻擊的封包之外,也可收集、偵測、防禦MAC/IP綁定的管理,有效解決區域網路內IP衝突與病毒攻擊問題。


七、 結語

ARP Spoofing Attack確實在區域網路(Local area network)中具有極大的威脅,而且ARP攻擊的手法也越來越精湛,由broadcast 轉向Unicast 使得一般的偵測器或防火牆無法做出有效而廣泛的偵測,而如果想要掃描整體網路ARP的攻擊顯然就必須要依賴交換器基礎的解決方案,在區域網路(Local area network)建立的時候,依賴交換器主動偵測是否又異常ARP訊息,經由內建晶片過濾一旦發現異常ARP封包便可自動封鎖並通知網路管理者,有效處理「欺騙位置解析協定攻擊(ARP Spoofing Attack)」癱瘓區域網路這一個棘手的問題。


更多內容......

關於學生電腦禁玩遊戲的方式

允許執行的程式.reg
[HKEY_CURRENT_USER\Software\Microsoft\Windows\CurrentVersion\Policies\Explorer]"RestrictRun"=dword:00000001
[HKEY_CURRENT_USER\Software\Microsoft\Windows\CurrentVersion\Policies\Explorer\RestrictRun]
"1"="mplayer2.exe"
===================================================================
禁止執行的程式.reg
[HKEY_CURRENT_USER\Software\Microsoft\Windows\CurrentVersion\Policies\Explorer]"DisallowRun"=dword:00000001[HKEY_CURRENT_USER\Software\Microsoft\Windows\CurrentVersion\Policies\Explorer\DisallowRun]
"1"="mplayer2.exe"

"1"="程式1"
"2"="程式2"
"3"="程式3"

輸入程式名稱時,不要輸入所在路徑。
dword:00000000下面機碼中的設定無效
dword:00000001下面機碼中的設定有效
/* 用於 Windows ME/2000/XP */
更多內容......

報告:商用軟體成長緩 BI最有潛力

研究報告預測,未來五年台灣地區商用軟體將緩步成長,其中則以商業智慧(BI)軟體成長最快速。

據資策會市場情報中心MIC日(16)前發表的台灣地區商用軟體市場調查報告顯示,台灣商用軟體市場規模將由2006年的新台幣55.6億元成長至2010年的79.1億元,年複合成長率為9.2%。

「可說是穩定中求進步,」MIC資深產業分析師翁偉修解釋道,相較於網路通訊設備等領域動輒超過100%的成長率,9.2%並不算高,但代表整體軟體產業仍有成長性,沒有衰退疑慮。

至於整體商用軟體市場,仍是以ERP系統為大宗。該項調查預估,2007年各中商用軟體,以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 企業資源規劃)為最大宗,占53.9%,其次則是CRM(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 客戶關係管理),約26.8%,至於製造業應用為主的SCM(Supply Chain Management, 供應鏈管理)則佔11.1%,居第三位。

「ERP等基礎IT應用仍會有平緩成長,」翁偉修表示,ERP在台灣推動大約已有十年以上歷史,未來主要再大幅成長不易,但由於屬企業「必須擁有」的商軟應用,因此仍會有持續的版本更新等需求,而CRM與SCM的狀況亦類似,他說。

至於成長最快速的,翁偉修表示,則是商業智慧(Business Intelligence, BI)與企業績效管理(Business Performance Management, BPM)產品。以BI來說,根據該項調查,目前占商軟市場僅2.7%,但在2010年預估將成長至3.4%。

雖然數字本身看起來成長不多,但分析師表示,企業對BI的需求將會與日俱增。翁偉修認為,過去企業導入IT多半以流程正規化、營運資料搜集、儲存等需求為主,但在導入ERP、CRM或SCM等軟體後,累積的大量營業資料,會觸發企業即時取得分析報表與決策資訊的需求。

「BI與BPM即是可以滿足此類需求的產品,」翁偉修說。無獨有偶的,IDC亦預測BPM與BI會是未來台灣地區成長最快的商用軟體類別。IDC企業應用分析師薛如珊表示,該公司預測2006至2011年間,BPM(12%)與BI(9.5%)的年複合成長率將居所有類型企業應用之首。

廠商的積極作為似乎也印證了研究機構的預測。例如Cognos、Business Objects紛紛宣示加強大型企業部門級BI應用,並欲藉垂直產業別套件進軍中小型BI市場,甲骨文則將其BI產品帶入台灣市場,至於微軟,亦將在年底前推出BI伺服器產品。至於本土業者鼎新、台灣睿智則是藉由推出新產品或改變通路政策來因應市場成長。

MIC該項研究報告是藉由分析師訪談企業、廠商,加上問卷調查等研究方法綜合判斷所得。
更多內容......

2007年8月8日 星期三

別讓你的電腦變灰:Grayware

常遨遊網際網路的各位,如果還沒聽說過灰色軟體(grayware,海峽對岸有時稱之為流氓軟件)這個名詞的話,應該會在最近陸續看到媒體的相關報導--不過在此深切地希望各位不是在遭 grayware感染之後才曉得的。
網路威脅新名詞:Grayware
說了半天,grayware究竟是什麼呢?簡單說,之所以稱為「灰」色軟體,便是因為grayware是介於「好軟體」與「壞病毒」之間的灰色地帶,包括合法的adware、惡意的spyware,以及所有其它的惡意程式或擾人軟體。大部份的grayware都會在未經使用者許可的情況下自行安裝、追蹤,或是記錄使用者的相關訊息並對外傳送(當然一樣不會告訴使用者)。也有部份的 grayware 是偽裝成有用的軟體,欺騙使用者動手安裝的木馬程式。
Grayware的感染來源很多,不論是使用者下載的共享軟體或免費軟體、其他形式的交換檔案、開啟中毒的電子郵件、不小心點選彈出式廣告、進入偽造網站,或是被植入木馬程式等等,都有可能受到感染。
一般來說,grayware 包含以下種類的軟體:
廣告軟體 (Adware)Adware 通常都是夾帶在使用者下載的免費軟體裡,在這個免費軟體執行的時間當中,會顯示彈出式廣告。
惡意撥號程式(Dialers)用來控制使用者的數據機,會被駭客利用來撥打長途電話或是付費電話謀利。
惡意遊戲(Gaming)一些玩笑或是令人煩厭的小遊戲。
玩笑軟體(Joke) 通常會更動一些不影響系統的應用程式設定。
點對點檔案傳輸軟體(Peer-to-peer, P2P)進行檔案交換的軟體。雖然 P2P 本身是合法商業用途的通訊協定,但灰色軟體應用程式卻將它做為非法音樂、電影或其他檔案的交換管道。
間諜軟體(Spyware)通常夾帶於免費軟體中。間諜軟體會追蹤並分析使用者的活動,像是瀏覽習慣等。這些訊息都會送回到駭客指定的網站進行記錄與分析。
鍵盤側錄軟體(Key Logger)被安裝在使用者電腦中,會記錄使用者鍵盤上所有的按鍵動作,藉此得知使用者的密碼、信用卡號碼、電子郵件、線上交談、即時訊息及其他相關訊息等。
綁架軟體(Hijacker)會操縱瀏覽器或其他系統設定的程式,它能更改使用者「我的最愛」或書籤所記錄的網站位址、首頁設定,或是功能列選單上的選項等。部份綁架軟體甚至可以更改 DNS 設定,不知不覺地將使用者打算瀏覽的網址「繞」到指定的惡意網站去。
外掛程式(Plug-ins)現有應用程式的外加程式或功能,會試著控制、記錄使用者瀏覽偏好及其他訊息,並送到指定的目的地。
惡意網管軟體(Network Management)惡意性質的網路應用程式,它們會竄改網路設定、瓦解網路安全,或是引起其他型態的網路破壞活動。
遠端遙控管理軟體(Remote Administration Tools) 允許外部的使用者存取、更動,或是監控網路上的電腦。
瀏覽器協助物件(Browser Helper Object, BHO)偽裝成應用程式中的 DLL 檔,讓程式可控制 Internet Explorer。並非所有的 BHO 都是惡意程式,但是它們都具有追蹤使用者瀏覽習慣與蒐集資訊的潛在能力。
工具列(Toolbar)安裝之後會更改現有的工具列功能,這些程式多半用來監控使用者的瀏覽習慣、將資訊回送至駭客處,或是更改主機的功能。
下載(Download)會在使用者未發覺的情形下,自動允許其他程式進行下載或安裝。通常在電腦的開機階段就會自行啟動,用以安裝廣告、撥號程式或是其他的惡意程式碼。
各種Grayware的感染癥狀
被 grayware 感染後,電腦通常會出現下列癥狀:
‧電腦愈來愈慢:grayware 會吃掉許多CPU 與記憶體資源。這些惡意程式可利用 「Windows工作管理員」(按 Ctrl+Alt+Del進入,並選擇「處理程序」) 辨識出來,並能檢視其所佔用的 CPU 及記憶體資源。一般這些 grayware 所用的名字,大多採用使用者不易辨識的名稱。
‧在使用者並未執行相關的網路程序時,ADSL/Cable數據機的燈號卻會無故閃爍:另外也能從視窗右下角系統狀態列裡的網路連線圖示不斷閃爍看出端倪。
‧彈出式廣告過多:就算是未連結上網際網路,亦未啟動瀏覽器的時候,也會顯示彈出式訊息或廣告。
‧瀏覽器首頁被竄改:使用者原設的首頁莫名奇妙地被改掉,就算去重新設定也不一定有用。
‧Internet Explorer 的預設搜尋引擎被改:使用者無法使用原來預設的搜尋引擎,並且是由非期待中的搜尋網站提供搜尋結果。
‧電話費用爆增:無緣無故地增加了使用者未撥打的付費電話費用。
‧防毒程式或是防間諜軟體程式停止運作:使用者會收到找不到防毒程式檔案的警告訊息,就算更動之後也解決不了問題。老奸巨滑的grayware 會在安裝自己之前,先行關掉資訊安全相關程式。
Grayware的預防之道
既然有這麼多種的可能性,grayware 看來真是令人防不勝防,是嗎?不過請網友們先別「灰」心的太快,在此提供各位一些防範的撇步,讓大家都能做好預防的功夫。
‧事前教育:要降低grayware的影響,就必須規範、宣導使用政策或規定,並且強力執行,改變部份使用者的不良上網習慣。
‧網路式防護:要將企業每台電腦裝上防毒軟體,採行主機式(host-based)防護並且定期更新所費不貲。若能在閘道器 (gateway) 等重要主機上,安裝網路式(network-based)防護裝置,就能大幅降低成本,並隨時保有最新的防毒碼,一口氣保護所有在gateway之後的電腦。但是此做法還是有缺點--像筆記型電腦出了公司大門,就無法提供防護了。
‧結合式防護:防範grayware最理想的方式,便是結合網路式及主機式防護。像是網路式防護中的防毒防火牆可以防堵病毒、入侵、垃圾郵件及灰色軟體等,主機式防護則結合了VPN 前端程式、防毒保護、個人防火牆及灰色軟體偵測等。這種方法能提供完整的防護,就算在外使用的筆記型電腦也能得到保護。
除此之外,面對千奇百怪的攻擊威脅,理想的網路安全設備應該包含特徵值辨識(Signature-base threat recognition),以及啟發式或異常行為偵測技術(heuristic and anomaly detection technology),以便有效掃瞄一些防毒公司尚未寫出特徵值的混合型攻擊威脅。
網路威脅持續增長,在此提醒所有網路用戶,雖然隨時更新作業系統與應用程式的修正檔,以及防毒程式的防毒碼等工作看來是苦差事,但是在企業或ISP尚未提供上述的結合式防護前,為了自身的電腦安全,還是勤快點比較好。
更多內容......

43億IP位址 三年後用光

網路已成為許多人不可或缺的生活工具,但因網路需求成長太過迅速,遠超過當初的規畫,重要資源之一的IP位址即將不夠用。
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新聞網六日報導,IP位址類似電話號碼,可使居家與辦公室的電腦找出彼此的位置後連線。專家強調,如果新位址供應不足,可能導致上網費用增加,且不利網路的成長與表現。專家認為,IP新位址可能三年後就會不夠用。
有鑑於投機者可能囤積居奇,主管的「網路規約編號指配局」(IANA)最近聲稱,它將規範這種即將出現的買賣行為。網路主管單位最近不斷大力要求軟體販售者、網路服務提供者及主要的內容提供者轉移到新的IP位址登錄系統。
部分專家指出,由於升級可能費時數年,現在就必須著手。IANA總經理康拉德表示:「我認為,混亂與中斷可能已無法避免,問題只在程度如何。多數人承受的最大衝擊是,必須以更高的價格換取網路服務。」康拉德指出,由於新位址不斷減少,握有多餘位址的機構與企業可能待價而沽,成本最後還是轉嫁於消費者。
這個問題肇因於短視的程式設計,猶如千禧蟲事件。現行標準的IP位址以0到255之間的四個整數組成,共有四個欄位,約可列出四十三億個地址,卻無法滿足中國大陸與印度網路蓬勃發展下的需求,也跟不上各式各樣的網路工具。
新式的IP位址以六個整數組成,可以創造無以計數的新地址。

升級工程浩大,而且要花大錢。曾經協助一個日本網路服務供應業者率先升級的夏威夷科學家布席表示,在政府誘因配合下,該公司費時數年才完成升級。然而升級的業者不到全部的百分之一,因為消費者暫無需求。布席說:「以使用者的立場而言,他們不會在意其間的差異。」
不過,專家對IP位址越來越少是否可能造成嚴重問題見解不一。美國普度大學教授康莫表示:「替代方法很多。這些方法似乎沒有問題。」他又說,延誤下去最後可能造成急就章的升級,進而導致網路塞車,企業的成本也會增加。
更多內容......

2007年8月7日 星期二

本日推薦網站

本次推薦的兩個網站為

維基百科
數位之牆

連結位於部落格之我的最愛

維基百科年會剛結束
相較於GOOGLE的網頁搜尋資料庫引擎
維基百科是目前最夯的免費資料百科全書
資料來源由所有的網友所共同編修
透過整理的資料 可以提供相當豐富的查詢

數位之牆
這個網站每天固定閱讀相信對於IT資訊可以提供更為強力的論點

By 浩偉
更多內容......

2007年8月5日 星期日

Goole 地圖 BETA



GoogleMap行之有年
中文化版本也正悄悄進展中
現在可以看到台灣道路的標示
先來嘗鮮
http://maps.google.com/maps

進去可自己設定預設位置
再登入自己的GoogleAccount
還能設定屬於自己的地圖
設定公開就能與全世界接軌
試著搜尋"智識家"就能找到對應的位置

目前尚在beta階段,規劃路線功能尚未啟用
暫時先以UrMap你的地圖網替用
未來GoogleMap還會跟你的picasa(Google相簿)相結合
相簿拍攝位置可對應地圖
更多功能等待你去發現哦~


更多內容......

2007年8月3日 星期五

讓你的伺服器以一當十


讓你的伺服器以一當十


如果要在你的資料中心機房增加20台新伺服器,你是否會不加思索地馬上去買20台機器回來呢?如果你的預算不是非常寬裕的話,你可以用虛擬伺服器讓機房內現有的伺服器物盡其用。

目前嶄露頭角的伺服器虛擬技術,可以實現在一台伺服器中運行多個伺服器系統,而每一個虛擬伺服器都可以運行各自的伺服器作業系統,並能夠與現有伺服器進行資料的網路互傳。從理論上說,每一台實體的伺服器都可以分出多個、幾十甚至上百個虛擬伺服器系統,提供用戶所需要的特定服務,比如檔案伺服器、印表機伺服器或是Web伺服器。

虛擬伺服器技術早已存在,基於Intel x86平台虛擬系統的風行,還是最近幾年的事情。隨著伺服器功能合併(server consolidation)的潮流興起,目前VMware、Connectix以及SWsoft都推出了各自的伺服器虛擬系統產品。

VMware的WMware Workstation可以安裝在用戶的桌上型電腦作業系統中(這對於開發人員很有意義),同時該公司還推出了基於伺服器作業系統的虛擬產品:GSX Server和ESX Server,兩個產品都可以提供多作業系統運行支援。但這兩個產品採取的實現方式不同,GSX Server在宿主作業系統中以應用程式的方式運行伺服器虛擬會話(in virtual machines, or VMs),比如在Windows 2000系統中運行多個伺服器虛擬系統。而GSX Server的後續產品 ESX Server,則基於專有的系統平台,使用分立的分區來隔離每一個虛擬系統,這消除了GSX Server無法避免的性能瓶頸,且可以將計算性能動態分配給有計算任務的虛擬伺服器。

Connectix的Virtual PC相當出名,這是一款桌上型等級的虛擬產品-類似VMware Workstation,但該公司近期也向伺服器市場邁進,推出「Virtual Server」。從表面上看,該產品與VMware GSX Server類似,它可以在宿主作業系統中運行多個伺服器虛擬程式。但該公司堅持稱,此一產品的功能和性能與VMware的高階產品VMware ESX Server相近,但該產品問世後,大家對該產品的評價似乎與該公司的說法不大相同。

加入伺服器虛擬市場的第三位新人是SWsoft,該公司的Virtuozzo虛擬系統與其他公司的產品稍有不同,Virtuozzo虛擬系統使用該公司所謂的「虛擬環境」(VEs)而不是一般的VMs(虛擬設備)。

據SWsoft宣稱,VEs的與眾不同之處在於,它使虛擬作業系統分配系統資源的基本內核(base kernel),能夠提供更高的效率和更容易的管理特性。該產品鎖定客群包括:大型資料中心、主機服務提供商以及SMB(中小企業),它能夠在單個物理系統中打開上千個的VEs,大幅提高系統的伸縮性(可擴展性)。但與Virtual Server相同,該產品受到作業系統的限制,當前只支援Linux和FreeBSD宿主OS環境。

作為降低總擁有成本(TCO)和提高投資報酬率(ROI)的可行方法,伺服器虛擬技術呈現出旺盛的市場活力。隨著許多公司都開始採用該類產品,伺服器虛擬產品市場必將大跨步前進。希望減少IT開支的企業用戶將樂於購買虛擬伺服器解決方案。

更多內容......